計程車入行門檻低 成失業避風港
2008-12-20 中國時報 【中央社】
http://chinatimes.com/2007Cti/2007Cti-Rtn/2007Cti-Rtn-Content/0,4526,110105+112008122000438,00.html
「沒工作,大不了去開計程車」!計程車司機入行門檻低,多年來成為失業避風港,官方統計計程車司機9萬多人,實際仍有黑數存在,由於無法有效管理,素質參差,影響「小黃」形象。 全球經濟不景氣,連鎖影響台灣產業裁員潮,計程車司機入行門檻低,失業人口轉行開計程車,成為熱門選項。 計程車滿街跑,對於減少計程車數量的呼聲,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謝天仁表示,大台北空車率達70%,站在降低空氣污染立場,消基會支持適度縮減,但前提是維持寬鬆供給、適度競爭,不能回到10多年前供給不足、招不到車的景象。 計程車三種經營型態的牌照發放與回收條件都不一樣,由於交通部公路總局諮詢委員會建議停發車行和合作社車牌,目前能領新牌照的只有優良計程車駕駛人,每年約1000餘張。 公路總局官員表示,沒關上發放牌照這扇門,除是公路法第39-1條的規定,主要還是因為具備車行或合作社6年開車經驗者,才有機會成為優良駕駛人,申請個人車行牌照,一旦轉業車牌就要繳回,不能轉賣。 官員表示,如果不發新牌,車行和合作社駕駛人就永遠無法出來自立門戶,不僅無法鼓勵計程車駕駛提高服務品質,也會衍生社會問題。 運輸研究所運管組組長王穆衡指出,全面停發牌照不僅會形成黑市效應,沒入行的人不能進來,也違反憲法保障的工作權。 車行空車額期滿就成為「死牌」,而合作社社員出缺,3個月內需有新社員遞補,否則就收回。但車行和合作社的車牌都有出租價值,經營者一方面抗議計程車數量太多,但又為延長空車額和社員遞補期限,向政府施壓。 多項學界研究點出這個矛盾。車行空車額的保留期限是3年,可延長一次,但一延就是8年,也就是空車額最多可保留11年。但主張回收牌照最積極的也是車行,他們要求政府出資買回空餘牌照。 公路總局官員表示,政府買回車牌不僅沒有法令依據,車行當年雖然是花新台幣1萬多元向政府購買車牌,但車行營運這麼多年,不賺錢的時候就要求政府買回,合理嗎? 至於強制車輛與牌照同步淘汰,公路總局擔心,業者可能為保留牌照延長老車使用時間,違反鼓勵汰舊換新的政策方向。 王穆衡也認為,收購牌照牽涉政府資源分配的公平性,而且多少錢才合理?現在已減發牌照,繳回比發放多,問題根源是市場需求低,減發不能立即符合需求。 行政院主計處統計,台灣今年10月失業率達4.37% ,失業人數47萬6000人,大約每增加1萬人,失業率就向上推升0.1個百分點。 王穆衡表示,即使政府願意高價買回車牌,如果被擠出計程車產業的從業人員無法找到其他工作,結果只是「把社會問題從交通部移到內政部」。 王穆衡認為,計程車是比較舒適的運輸模式,大環境不好,消費力緊縮,政府還是有機會輔導產業找出以前沒有注意的市場。交通部正推動台北市和高鐵車站試辦計程車共乘是其中一例,透過分攤車資,降低消費者負擔,試著提高搭計程車意願。 計程車從業人員有9萬多人,大多屬就業市場的弱勢。計程車數量減少的背後意味職缺減少,甚至可能是一戶的經濟問題,在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之際,減少計程車數量牽連的層面更廣;畢竟產業的調整除了減少供給,提高需求是另一種選項。